【说明】清末,《三侠五义》《施公案》《水浒》等狭义
小说盛行,
戏曲除暴安良的短打武生戏出增多,图2-27这两幅年画人物形象明显结合了
戏剧的装扮,很可能就是早期本土
戏剧——粤剧的装扮。粤剧的起源时间有不同说法,从明代
佛山相关的文献记载出现“演戏”“演剧”等词。明成化年间
佛山《太原霍氏族谱》有“一年之景,元宵之灯酒……七月七之演戏,
世俗相尚,难于禁革……七月七之演戏,良家子弟不宜学习其事。虽学会唱曲,与人观看,便是小辈之流,失之大体……”的记载,说明演戏已颇为流行,许多良家子弟都想学。“三月三乡人赴灵应祠肃拜,各坊结彩演剧,曰‘重三会’,鼓吹数十部,喧腾十余里。廿三日,天妃神诞,天妃,司水乡,人事之甚谨,以居泽国也,其演剧以报。”42
佛山民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特别喜爱粤剧,那些广受欢迎的名剧,很快就有
木版年画
印制出来。这类题材通常以组画的形式
表现书中各个重要事件,购齐全套年画,也就大致可以了解整本书的脉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