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制品中,还有织布用的布刀、高机,以及当铛鼎用的大
竹筒、篾缆、背笼、独木舟等,尤以篾缆、背笼、独木舟出名。所谓篾缆,就是将竹劈成小
竹片,再将小
竹片编成
绳索。有大小之分。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扎木排,运输
木材。有时则用于战船缆索。《舆地纪胜》永州条载:“白水场,在祁阳县西四十里,掌竹征。霸国时税竹四十余万竿,以备战船缆索。国朝黄河桥索亦出于此。”背笼,用木制成,为半枷状,用布带或
皮带系之。《溪蛮丛笑》载:瑶人“负物不以肩,用木为半枷之状,箝其项,以布带或皮系之额上,名背笼”。这种背笼是
瑶族适应山区交通闭塞、道路崎岖特制的运载工具。《岭外代答》载:瑶人“地皆高山,而所产乃辎重,欲运致之,不可肩荷,则为大囊贮物,以皮为大带,挽之于额,而负之于背。偌大木石,亦负于背”。《桂海虞衡志》亦载:瑶人“岭蹬险危,负载者悉著背上,绳系于额,偻而趋之。”
后世的背篓亦从此发展而来。独木舟,多为楠木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大楠木刳成舟。《溪蛮丛笑》载:五溪地区瑶人“蛮地多楠,有木皮大围者,刳为舟,名独木舟”。这样就解决了瑶人水上运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