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木版年画中,有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颜料,它就是硍硃。硍硃被称为“广丹”,产于
佛山,其知名度不下于“广货”。广丹不仅是高档书画印泥、线装
书籍扉页、名贵
漆器的上好材料,使用硍硃丹粉为材料填写的年画,也是
佛山木版年画具有标志性的特征之一。古法制造硍硃的工艺技术可算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秘技,过去都是父子相传,对外秘而不宣。笔者从《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第2卷中发现,描绘硍硃制作流程的
佛山手工制造业作坊造硍硃组画,生动再现了这一古老的工艺技术。硍硃所产生的丹红使
佛山木版年画在历经了南方强烈的阳光、潮湿的空气后仍能保持红彤彤的
色彩,丹红填制的门神画、门画和神像画成为全国多地和
东南亚国家争相购买的
佛山木版年画品种,声名远播。
民国时,硍硃生产已渐衰落,有十几家工厂生产。1949年仅剩隆华、太和、义行三家,产量2.78吨。1976年以后开始复苏,1980年产量24吨,全国生产硍硃的厂家甚少,当时市场上以
佛山化工厂生产的硍硃为多。“硍硃是用汞(水银)与硫磺按比例置于大铁锅中,其上以不规则瓷碟砌成拱形,加盖密封,以大火烧炼,使之升华。开炉时附于瓷碟上者是辰砂(俗称
朱砂),把辰砂捣碎成粉状,用水漂洗,质轻上浮者为黄标,色丹黄,中间一层为漳标,色较红,底层为硍硃,色红紫,烘干粉碎,即为成品。除辰砂外,诸品种均叫硍硃。”由于制作硍硃的材料——汞有较大毒性,目前
佛山已基本停止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