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的民族历史建构中,联结不同时间、空间之
羌人的则是“民族迁移”。在“民族集团说”中,徐旭生认为华夏集团的
炎帝氏族居于
陕西,其中一部分在西周之前便已顺
渭水、
黄河东迁到
河南、
山东等地。蒙文通认为,
姜戎诸国原在周之西北,在西周灭亡后,他们逐步南迁或东迁——这是整个西戎东迁潮流的一部分。
白川静认为,春秋战国时的羌(或戎),为了逃避列国压迫,移向
陕西、
甘肃山地。后来又受迫于秦,西逾
陇山,进入
黄河上游与浪水流域,这就是汉代的
西羌。
顾颉刚认为羌戎原住在西方山岳地带,一部分很早就往东面迁徙,三四千年来逐渐同化在汉文化里;元明以后,部分往西南方迁徙则成为藏族。
冉光荣等人也有类似的看法:
羌人一波波地东迁而融入汉族中,往西南迁的则发展成为当今之羌族与许多西南少数民族。事实上,这些证据与诠释,都无法充分证明一个广大绵延的羌族之存在。关于“共同的羌族文化”与这个“民族”的历史延续性之关系,我将在本书第九章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