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相关要求,笔者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文本框架,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提纲,并在调查初期,先后至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省档案馆、黔南州图书馆、黔南州档案馆、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博物馆等单位查阅资料,在浩如烟海的
志书典籍中寻踪溯源,奠定了本书坚实的理论基础。当然,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深入的田野调查才是整个研究成败的关键。自2009年12
月初,笔者便开始有计划地启动田野调查工作,并在10个月时间里,多次深入到都匀市基场乡、阳河乡,独山县本寨乡、甲定乡,荔波县水利乡,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乡、中和镇、三洞乡、塘州乡、廷牌乡,丹寨县金钟乡等水族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走访了大量民间艺人,搜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村民们对调查予以积极配合与支持,这也正是本次研究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