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解决生产资料和发展
畜牧业、经济作物的种本缺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虽然年年都购发农具,但由于数量有限,群众又无钱添购和修理,年年给还是年年缺,特别缺乏适合山区用的锄、耙、铲、犁、铁锤、钢钎、杀虫药械、打野兽的器材及打谷机、玉米脱粒机、压水机、锯木机等较先进的生产工具。种苗、种猪、种羊也十分缺乏。为此,各级政府都制定
瑶族等贫困地区的生产扶助规划,帮助解决生产资料和种苗、种猪、种养缺乏的问题。如,
广西省1954、1955年两年共投放少数民族生产补助费135万元,平均每户补助19.9元。据17个县统计,共补助耕牛1097头,各种农具54137件及大量的肥料、种子等。在
广东连南,1953—1954年,政府发放农贷35.2万元,帮助1.2万贫苦农民购买耕牛1352头,各种农具2.87万件,种子、化肥万余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