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用字母给瑶语瑶歌注音并引起关注的当首推
中山大学生物系石声汉先生的瑶山调查
报告《
广西傜歌记音》,记录了197首坳瑶歌瑶和200多个口语词,还有一些歌词的注释,这是非常难得的!后来
赵元任先生用国际音标对它进行规范标音,并对其音韵作了全面阐述,写就了我国第一部瑶歌音韵研究专著《
广西傜歌记音》。1929年民族学者颜复礼、商承祖的《
广西凌云傜人调查
报告》综合调查了当地红头瑶、蓝靛瑶、
盘古瑶、长发瑶四种
瑶族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等情况,书中列了100多个
词语和几个句子,在此基础上,李方桂先生1930年撰写了《
广西凌云傜语》。这些
报告为后来瑶语,查的调查提供了线索。1952年罗季光先生奉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委派,在当时交通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背着行李奔赴
广西南北十来个县,进行
瑶族语言的实地调查,他的《
广西瑶语》第一次提出:
广西大瑶山(今金秀
瑶族自治县)的
瑶族所说的语言分属于苗语支、瑶语支和壮侗语族的三种语言。20世纪50年代,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瑶语调查分队,从1956年2月到1958年3月,对滇、湘、黔、粤、桂等省(区)境内的
瑶族语言进行了较全面的普查,搜集了大量的语言、历史、和
人文等材料。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出版了一系列瑶语著作,包括毛宗武、周祖瑶执笔的《
瑶族语言概况》(1962年刊),毛宗武、蒙朝吉、郑宗泽合编的《
瑶族语言简志》(民族出版社,1982年4月)等,弄清楚了瑶语和
瑶族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摸清了
瑶族语言的地理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