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溆浦县南一带,都是深山老林的荒芜之地。溆浦民谣曰:“溆浦无山不有瑶。”“瑶住高山土住垅,
汉人住了水码头。”当时山区常有野兽出没,因此瑶民就必须具备善于
狩猎的本领。《溆浦县志》说瑶民“平素习于山险,极捷便”,靠原始农业和
狩猎来维持生计。由于溆浦县南的一些高山之上,有涌泉喷出,水源给瑶民带来了生机,加上土质肥沃,不易滑坡,阳光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因此,瑶民在这一带高山之上大量开垦梯田种植水稻,从而改变游耕生活方式,逐渐定居下来。明清时期,官府推行“以夷制夷”的政策,推行“计口授田”或“籍户授田”的制度,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使瑶民们处在“休养生息”之中。“随溪谷群处”“不属于官,亦不属峒首”,过着“种山而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