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
古时有位瑶家
女孩出嫁那天,因思未曾报答好父母养育之大恩大德,迟迟不肯出门,经双亲、村中长老邻里亲朋数小时劝说,仍伏在那张吃饭的八仙桌角上嚎头大哭。劝说不动心,拉也不离桌,急得男方派来接亲的人和女方拜托的送嫁妹,特别是
女孩的父亲,从难过到无奈到生气,在那吉时即将过去的一霎那,忽操起一把柴刀,向桌角劈去,手起刀落,恰劈开女儿伏着的那角桌子,女儿被吓了一跳,站将起来,父亲随手拿起那连脚带板的三角形桌角,放置到女儿头上,与她戴好,说:“爸知道你喜欢这角桌子,我把它当嫁妆送给你,让你戴回夫家去,牢记父母对你的牵挂,做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说毕,让她哥背起她,在送嫁妹的簇拥下,把她送出门口,交给男方派来的接亲人,接她回夫家去了。女儿回到夫家,念念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仅仍把那三角形状的角板帽戴在头上,还用蜜蜡把头发也粘了上去,
日夜不脱,直至辞世归土。后人为纪念、学习这位孝女和贤妻良母,凡已婚女人,都仿照制造出高角帽戴在头上,不再洗头,至去世戴帽入穴。这个
装束,至1958年,瑶山民主改革时,大家认为戴着高角帽,既不方便劳动,又不卫生,这才把它改革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