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瑶族地区的解放和军政人员的进入,
瑶族地区纷纷建立区乡农民代表大会,选出其代表,并选拔优秀农民代表,参加政权工作。例如,1949年12月18日湖南江华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沱江举行。参加者有工农商青年干部,共580人,
瑶族代表3人,占0.35%,工农代表占75%,代表的广泛性和工农成分的比重大,
瑶族的参政,说明
瑶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政治舞台。但因当时刚解放,局势尚未稳定,群众觉悟还不够高,故仍利用保甲推行政令,乡保仍不动。1950年8月,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三级政权的决定,废除保甲制,建立民主政权的基层组织,设立区乡政府。在
土地改革前,农民代表会(代表包括工人、农民、军人、贫苦
知识分子及进步小学教员)的职能相当于后来的乡人民代表大会。由农民代表大会选举乡长和人民政府委员。乡成立人民政府委员会,分设乡长、副乡长和财粮、民教、生产等委员。又如,在
广东,1950年粤北行署派出民族工作队,到瑶区进行民主建政工作,各县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废除民国时期的乡、保、甲制度,撤销原有的瑶长、瑶练和乡、保、甲长,建立人民的村政权,选举村政府的委员、村长,瑶区基层人民政权全面建立。1951年7
月底,北江专署召开北江专区第一届
瑶族人民代表会议。1957年成立韶边
瑶族自治县前,乳源、乐昌、曲江3县在各自辖区先后建立名称不一的瑶区基层政权。在乳源县辖区,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山剿匪部队,协助当地政府通过选举在乳源三区辖的茶坪、茅坪、公坑等17个条村寨,成立茶坪乡人民政府。这是整个
广东瑶区的第一个人民政权。在乐昌县辖区,1950年冬,成立必背、王茶、桂坑3个农会(属长来乡辖)。在曲江县辖区,1951年春,成立初方(后改称初溪)、竹梅、游溪、营坑、大寮坑、草田坪6个自治会(当时草田坪汉族村归瑶区管)。属桂头乡辖。这些基层政权
领导人除草田坪外,均由
瑶族人民担任。在
云南河口,1950年下半年,根据民族习惯和不同条件,在贵良、冲头两个乡之下设立居民小组;在牛塘、独甸、梁子3个乡之下设闾;在瑶山、白岩、2个乡下设农协委员会,逐步建立了基层的人民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