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瑶族地区的墟市,按规模、功能可以划分出不同级别。桂东、湘南、桂北
瑶族地区的墟市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三天一墟期,相近墟市按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分开赶墟时间,逢墟日赶墟人数少则两三千人,多达万人。市场交易品种,无论工业品、
农副产品,均较丰富,成交额较大,理发、餐饮、住宿等服务齐全,县级市场还有金融服务。交易方式以
货币为媒介,代销、赊销等促销方式较盛行。桂中、桂西、桂南、滇东
瑶族地区的一些墟市的规模一般小些,功能也没有那么齐全。如金秀大瑶山西南的大樟墟、百丈墟贸易的规模不大,没有专门收购土特产和出售生产生活资料的商店,大数量的商品交易,只有墟期才能进行。
瑶族聚居地区内新形成的墟市,规模更小,如上文提到的都安三只羊加朋墟,墟期来交易的一二百人。有的无固定的墟期,有的墟期长,五天甚至十二天才一墟。桂北全州、资源某些山区村乡甚至无墟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