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阶段:自汉晋时代至清末民初。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和晋朝干宝的《搜神记》已有盘瓠传说的叙述,南朝宋人范晔著《
后汉书》时就有了
瑶族先民“长沙蛮、武陵蛮”的正式记载。南朝以后,唐初姚思廉著《梁书·张缵传》首记“莫徭”之事,
瑶族先民开始以“莫徭”族称出现于历史。在以后的一些
汉文史籍和一些
典籍中,对
瑶族先民也有种种记述。而在正史中,主要是记述对
瑶族先民的统治、征战、镇压等。但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记述,甚至诬蔑、谩骂之词,这些资料对研究
瑶族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历代封建王朝的一些学者还从不同角度用
汉文记述了
瑶族先民涉及民族起源、历史、迁徙、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领域的情况。如宋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
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对宋代
岭南的
瑶族历史文化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同时,
瑶族民间也开始有人用
汉文来记载本民族的历史。如
瑶族民间珍藏的《过山榜》和《盘王大歌》等,都是用
汉文抄写的
世代流传的珍贵历史文献。部分
瑶族还用族谱、碑文和口碑等形式,记述祖籍来源、迁徙和社会经济方面的
神话传说或歌谣以及
宗教经书,
世代相传。从清代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论述
瑶族的著述,如诸匡鼎《徭壮传》、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姚柬之《连山绥徭厅志》、《评徭述略》和魏祝亭《两粤徭俗记》等,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为研究
瑶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翔实而科学的依据。清末以后,国外如
日本、
法国、
苏联有些人也开始研究
瑶族,但人数有限,作品不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
传教士和学者深入到我国华南少数民族地区接触到
瑶族,发表的
瑶族研究
报告可举出的有F.W.勒斯尼尔(Leushner)的《华南的徭族》(1911年)。与此同时,
法国驻
越南的殖民官员和学者研究
越南北部的民族,发表的著作有拉琼魁里的《
东京北部民族志研究》(1906年)、迪魁特的《
东京山地居民》(1908年)、勃尼法苏的《印度支那民族志研究》、阿巴迪的《上
东京自防湫至谅山的各民族》(1924年)等。这些著作对
瑶族叙述占的篇幅大,远比其他民族要详细。可以说,这一时期也是
瑶族研究国际化的开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