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或堡,置于险扼控御之处,设寨的目的是为捍御,戍防瑶民,也是镇压瑶民的军事据点。据《宋史•
地理志》和一些地方史志载:当时瑶区无处不有寨(堡),沅州有镇江寨、苦溪寨、托口寨、安江寨、镇溪寨以及黔阳、竹滩、安江三保和怀化铺、菱托铺等。辰州有池蓬三寨。溆浦有悬鼓寨、
龙潭堡。沅江有托口八寨。靖州有狼四寨。安化有梅子口、七星、首溪、白沙、蜉蝣五寨或曰惜溪、拓溪、云溪、深溪、藤溪五寨,后又设龙圹寨。
邵阳州有十五寨,即圹儿、真田、武冈、白沙、五堂、罗尾、盆溪、新兴、三门、渣水、安定、水竹、界冈、古限、硖口。靖州有贯保寨和飞山堡。永州有福田、乐山、零陵、东安诸寨。道州有杨梅、胜冈、锦田诸寨。武冈军有十寨:武阳、关峡、岳溪、溪宁、黄石、永和、通峡、临口、石查、赤水。桂阳监有华除寨。
广西宜州有黄矛岭置巨石,创筑城寨,名以富录,易兵丁戍守,弹压宜山、
天河两县界长山、密峒等一带蛮瑶。义宁县有桑江寨。总之,凡有瑶之地就有寨。正如宋李曾伯《帅广条陈五事奏》所云:“如融(州)之步大岭,宜(州)之陇栅,寨屋屡立,蛮徭即焚”。寨有戍兵,“置桂阳监华除寨,以禁军五百人守之”。乾道
七年(1171年),辰州“沿边一十六寨,土兵六百余人”。寨有寨官,“其澧、辰、峡、潭、全、召卩、永州,仍募土丁,置寨将”。寨将又名寨官。寨官的任务就是募收土军,阅习武艺,以防盗贼。凡杖罪以上并解县,余听其决遣。又控扼要害及地方阔远处,皆置巡检一员,往来接连。令相应处,则置都巡检以总之,皆以材武大小
使臣充,各随所在州县守令节制本寨事。可见,寨既是军事组织,又行使行政职权。正因为此,寨往往成为瑶民反抗斗争的主要目标之一,予以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