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导致“王泉盈”纸庄事业萧条的主要因素有三:其一,即便家财积累丰厚,在台南经营的
利润并未
及时在当地购屋置产,只作衣锦还乡的盘算。孰料,战祸连绵,两岸阻隔,加以通货膨胀,造成生计沉重负担与残酷打击,几乎一蹶不振。其二,由于石版、
金属版等新式
印刷术推陈出新,
木版年画制作工序耗时费力,数量原已不及,质量尚且未逮,难以抗衡竞争。残存的雕版亦因日久风化,鼠啮虫蚀,汰换废弃之际,若非劈为薪材,付之一炬,则是听凭文物典藏单位征收,沦为古物商贾搜罗对象。其三,生产人力原多仰赖本族子弟参与,昔年家族繁衍,丁口兴旺,不成问题。但是迁居分家的观念流行以来,人手当然捉襟见肘,加上知识普及、教育提升,视之迷信旧俗而否定放弃之余,估量祖传手艺几无前途可言,裔孙们争先转行,当然后继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