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河口的灶王年画中就印有具有提醒
及时农耕作用的时令节气表,行话叫“历斗”,从功能讲相当于现在的日历,所以灶王也是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习俗密切相关的历画的一种。这种经过艺人整理的
农历岁节时令
二十四节气表,可以提醒百姓耕作时间和气候变化情况,也是百姓世俗生活各项活动的时间依据。虽没在节气表中有具体的日期但会显示今年是什么年,显示
每月是大进还是小进,尤其是显示了
二十四节气。古代农村鲜有今天的日历、月历之类的历书,百姓安排生活和农时主要是查看灶王爷年画上的历斗。每年的
春天,
木版年画作坊就开始刻这一年的历斗。虽然每年要刻新的印版比较麻烦,但对于供奉它的老百姓来说,不仅供奉了灶君,还具有比较实用的功能,可以根据它来知晓
月份更替,可以根据它来安排春耕秋收等。这个简单的万年历,对一年四季
二十四节气全年农事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故而灶王年画受到老河口百姓的喜爱。农业生产是
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方式,农业生产
民俗的传承对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年画这种艺术形式而言,除了经济收藏、装饰美化等实用功能以外,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了天文、历法、农业知识。很多年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
中国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场景,尤其体现了
中华民族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和科学的劳动态度。由此可见,民间年画就是农民自编自写的农业知识
教科书,以图画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朴素的天文知识和成功的农业生产经验,传播着天人合一、互相协作的中华古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