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事实上,“火耕水耨”是包括水族在内的我国南方许多稻作民族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其特点是把火与水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肥、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环节中。“火耕”,是在下种前的备耕阶段,先把田间的杂草连同稻田中的其他杂物一起烧掉。经烧过的田土,温度升高后对热量条件较差的高海拔地区的水稻土,更加适宜水稻的生长,土壤也会发生结构变化,这对于种子的正常
发芽和发育都特别有好处;同时火耕也把田间的草籽、虫卵、
幼虫一并烧尽。这对于避免杂草丛生而与水稻秧苗争肥、争地和防治病虫害,都是极为有效的方法。至于“水耨”,则是秧苗长到一定程度之后,以水淹死杂草的一种中耕除草方法。即使是今天,“水耨”仍然是水族稻作农业生产极为重要的除草手段,刚栽秧之时,稻田中只能注入少量的水,这样便于增加土地的温度,有利于秧苗返青、发蔸,但同时也会催发杂草的生长,于是待秧苗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稻田中需注入水,务求水能漫过杂草,使之淹死,剩下的少部分
水草再通过中耕(俗称薅秧)除去。因此,“水耨”既可除去田间杂草,又可把杂草淹死于田中转而成为
稻禾生长所需的有机肥料。就今天的生态理念而言,这是一种生物的,也是一种科学的中耕与施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