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后賨人、僚人等都已经融合于土家民族之中,此后,作为赋税之用的賨布、兰干细布,仍然是
湘西北
土家族先民进贡朝廷的重要地方性物品。《宋史•蛮夷》记载:“乾德五年……允足等溪峒蛮酋豪据山险,持两端故因其入朝而置之内地。”这里所指的“溪峒蛮”就是专指以
湘西北五溪一带的土家人,“溪峒”一词也就成了这一带地域的专用代词,
史籍上称之为“九溪十八峒”。正因为“溪峒”出产这种有地方特色的纺织品賨布(兰干细布),所以
史籍上就将这种特产以地域而命名,称之为“溪峒布”或“溪布”、“峒布”等。清乾隆《乾州(今吉首)厅志•艺文》卷三十六中有“賨人峒布宽新赋”的赞誉,就证实了从賨布发展为峒布的历史变迁。如图2-14所示,
湘西现代家机布中的干干(幹幹)布也是溪峒布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