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县,
民国《清远县志》卷一七载:楼海祠: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瑶贼陷城,海谕死,邑人崇庙。”这说明宋时清远已有不少瑶人居住,并屡屡举事。元《元一统志》卷九载:“清远地方与莫徭犬牙相错,无旷原沃壤,刀耕火种。”
民国朱汝珍《清远县志》卷八载:元“清远滨江有瑶四十巢,就耕山谷,元例岁征山地租税米三百石。”这说明元代清远
瑶族之盛,仅滨江一处,就有瑶峒四十。明
嘉靖黄佐《广东通志》卷六九载,明“清远瑶山一百零六”。明代清远
瑶族人多势众,而清代已消失,
民国《清远县志》分柝其原因时说:“清远溪峒诸瑶棋布,瑶僚猖镢,绵历五百年。洪武时有花茂之剿,
嘉靖时有谈恺之征,此皆兴师数万,斩级数千者。其后
连年雕剿,淘汰无余,纵有孑遗,亦退入连阳瑶排内。故清《职贡图》备列各县之瑶,不列清远,则其类已绝迹于吾邑,固已久矣。”其消失的原因,不外是受封建王朝征剿,部分他徙外迁;此外不少瑶民已入版籍,与齐民同,即是已汉化。至今清远滨江农民,仍有带帕缠脚绑之瑶俗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