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来看,水族文字与汉字都是表意方块字。其中数字文字、天干地支文字、时间文字等与
甲骨文的书写结构和
风格类似。水族文字书写的章法布局是从右到左竖行书写,也与中华古字书写的章法、布局相同。汉民族,是中华古民族中各族群经过长期的交流与融合而产生的。汉族作为一个单一的中华大民族的确认,是在
汉朝。从秦上溯至殷商,汉民族称华夏民族。这个时候的文化固然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代表,但各族群文化也同时存在。在古代,除了
中原华夏民族以外,无非是北狄部族、东夷部族、百越部族和南蛮部族等几个大部族。在华夏部族形成之前,各小部族间就有过长期的冲撞与融合。由于各族群间长期的争战与融合,部分少数民族可能变成了华夏族的俘虏而逐步变成了汉族,也有不少的华夏族变成了少数民族。这是历史的事实。秦统一以前,
诸侯割据,各行其政,不统于王。“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从
商周金文中各地文字的书写可以证明这一点。再上溯更久远的时期,可以想象,各族群的文化差异会更大。应该这样说,华夏民族的先进文化,是中华古代各族群文化的结晶。在古代,各民族的争战与融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当然也包括文化和文字的交流。这是文字的发展和演变中不可回避的历史事实之一。就现今出土的
甲骨文字看,在三千多个字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字未能辨识;在
商周金文中也有部分文字不易辨识,其“文字异形”的现象极为普遍。否则,到秦代就不会有什么“车同轨,书同文”的举措。因此,我们认为,中华古民族各部族之间的文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华古民族各部族都为中华
古文字做出了贡献,为古汉字的逐步形成做出了贡献。而作为与古汉字相类似的水族
古文字,是从古汉字分流出来的民族文字,当与汉字同出于一个文化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