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历史上以头人名字给其居地命名的实例很多。如都匀王司地区的翁降、翁条、翁勇、翁高、翁了、翁布、翁奇、翁照、翁教、翁凯、翁朝、翁闹、翁排等
地名,就是开发都柳江源头地区时,用镡子(,汉
音译为翁,若译为瓮则音义相符)装银子分给名为阿降、阿条、阿勇等头人去建寨分关把守,逐渐演化成
后世的
地名。开发三洞地区同胞兄弟“仰、扛”,后来繁衍分化成为两大婚姻集团,因此“仰、扛”又分别变成辖同宗
氏族数个禁婚村寨的两个总
地名。“仰”
氏族的村寨有板南、板龙、板干、板合、板闷、采流、采丛、弄院以及板劳、干独两寨的大部分。“扛”
氏族的村寨有达便、寨罗、善哄、定成、梅山、水各、弯寨等。但是现在却无法考证两方当初主体村寨的地点。“这就是说,水族居住的地区共有十六个总
地名,比如水潘、阳安、水冬、天星、水婆、和勇等等,在每个总
地名下包括同姓的若干村寨,它根本不是胡、万二氏所谓大寨辖小寨的关系。由于历史变迁,十六水或十六个地方今天已很难准确地数出来。”“所谓”十六水”即是水族对自己群体聚居区慰藉的一种泛称。”这就是“十六水”源起流变及含义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