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聚居地区大多交通闭塞,因为崇山峻岭的阻隔,所以受
商品经济的冲击相对较小,老百姓不得不固守传统的农耕文明。通过辛勤劳动,釆用传统的方式,解决一家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其实,依靠传统农耕文明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困难相当多。在独山县本寨乡的水族村寨,笔者采访过的中老年人
大都说,改革开放以前男人无论怎样辛勤耕种都
收获甚少,吃饭问题总是很难解决;女人无论怎样勤俭持家,怎样熬更守夜地
纺纱织布,穿衣问题同样很难解决。新
中国成立前,本寨乡水族人民生活特别艰苦,白米饭只有招待贵客时才能见到,身上穿的一件衣服往往要穿上好几年,补丁挂补丁都舍不得扔掉。造成这些困难,除了田土太少粮食歉收之外,还有一个陈旧的生育观念——“多子多福”。过去,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家人丁兴旺,生下的男孩子越多越好,生
女孩子的人家无论如何都要再生一个以上的男孩,结果是,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有4-6个孩子,有些人家更是多达八九个,因此,吃饭穿衣问题更是难上加难。这种状况,决定了这个发展时期的水族马尾绣,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