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3年2月启动的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走过了千辛万苦的十多年历程,力图将全国的
非遗文化打捞殆尽。可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变革期,许多
刚刚打捞上来的“宝贝”又将面临着灭顶之灾,且这一次是“连根拔”。“在过去
五年,村落的合并和撤销使得我国每天有近20个自然村消失”,原本滋养和孕育了“
非遗”的传统村落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骤然瓦解,多少传统村落的原始格局连带着乡民们留存在那里的记忆被一夜“铲平”。相比数量急剧锐减的传统村落,朱仙镇的情况更显特殊。作为
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其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关注与支持。2012年5月,地方政府委托开心一方集团在朱仙镇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工程,大有赶超“凤凰古城”之意,斥资120亿,历时将达十年之久。而目前的“凤凰古城”,外面看似一座文化古城,少数民族建筑特色鲜明,然而城里已俨然成了一座休闲旅店及各种特色酒吧聚集的“旅游休闲度假村”了。城内的民族传统文化已被
白天浓重的商业气息和夜晚不醉不归泡在酒吧的“休闲一族”所严重稀释。对于朱仙镇正在营造的“示范区”,一旦生态文化建设得不到位或缺失,是否也将重蹈“凤凰古城”之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