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身份的确立离不开民族认同和民族主体性建构。“认同”来自英语Identity一词,同时Identity又可以解释为身份,所以认同与身份其实是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的。认同的基本含义包括两种:一是指自我意识的萌生,意识到与他者的不同之处,从而在比较中形成稳定的身份,确认自我身份;二是指个体对所属地域、文化、集体的一种归属感。从民族发展历史来看,人要发展和生存必须要依靠有着共同习惯、共同思想的群体。利用这个群体共同来解决各种问题。这些群体从历史发展的历程来说越来越大,这种群体无论大小都可以叫做“生存单元”。为了生存,人必须要依靠这个“生存单元”。这个“生存单元”维系的要求就是每个成员在心理上要对它忠诚,区别于“自我”和“他者”,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可以团结一致。随着“生存单元”的不断扩大,这种集体的共同感则越来越强烈,需要群体共同的经历、共同的集团认同、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审美观等,这些共同组成了“民族精神”。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弱势文化往往被强势文化所影响,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观念、文化形态的民族精神也会受其影响,甚至会逐渐消失。民族精神的消失则会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因此,要提升民族精神,必须构造一个凝聚认同感的民族文化空间。都市社会中对
壮锦文化符号的运用其实就是民族精神的重构。因为
壮锦是壮族人们
千百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团智慧的结晶。而
壮锦以新的形式出现在现代都市社会中,表达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认同。
壮锦所承载的不仅是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更是“
广西”这一“生存单元”整体精神诉求。
壮锦以它的
经典面貌在告诉着人们:不管我们的时代如何变化,我们作为一个“生存单元”是永远不变的,我们是一个集团,具有共同的身份。在这个缺乏民族仪式的年代,人们只有依靠一些代表着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来寄托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意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