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年画的线版颇有特色,线条转折顿挫,点画起伏,流畅圆润,变化多端,疏密有致,无不显示出匠人们高超的
技艺,真所谓“千容百态,远近离合,俱在刀头之精”。每块线版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刻制印版前,画工首先将描好的线条
画稿用糯米饭捣碾成浆状物,粘贴在光滑的梨木版上,刻版时如同文人治印,讲究刀法。对不同年画造型线条采用不同的
雕刻方法,如所谓双刀刻、单刀刻、敲刀、卧刀、添刀、旋刀、卷刀、尖刀、转刀、逆刀等,其目的是要达到印刷出的年画有木味、刀味、水味。刻版时要精力高度集中,平心静气,线条下刀后要一气呵成,均匀一致。为了保证大量印刷的质量,刻版采用深刻法,一般线条有1厘米深。关键地方要屏住呼吸,运力时手不能有半点颤动,有的线条细如毫发,自始至终粗细一致,稍有不慎则前功尽弃。清末民初,梁山县
雕刻家徐云山的“陡刀立线”技术在川东一带很有名气。如行刀的角度一致,用力均匀,手用暗劲,不快不慢,转折、交叉处稳而不乱,粗细匀齐、清晰,挺拔有
张力。当线版使用一定时间后线条变粗,刻工又要修版,以保证印刷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