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在年画改革中发现一张刻有北公兴画店“杨若芸”名子的大案子。同时也有以前使用的小案子。杨若芸长子杨文博生于清嘉庆
十七年(公元1812年),可见杨若芸是乾隆年间所生。可以肯定,杨若芸的大案子并非其首创,应为这种案子已经普遍使用,他所以刻上自己的名字是为防止与别家的同类案子相混。大小两种案子相比较,可以看出大案子印画的优越性。小案子面小、案口小,坐着印,适于印刷文字,所以清代杨家埠专用它印“灶
马头”中的节气表。大案子面大、案口大,站着印,对于大的画面可以全面照顾,有利于刷色、拖纸、印刷,提高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可以想见,那时其他的印刷工具,也都相应有所改革,借以适应大案子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