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提高,杨染开始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最主要的一点是,她看到了马尾绣日渐提高的影响力,而鉴于周覃地区马尾绣的销售状况,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显然不现实。杨染笑道:“以前卖一床马尾绣背带才多少钱?两三百块,现在多少?一千多一床,而且还一天一个价,这可比做衣服强多了。”于是在杨染的坚持下,
夫妻两人于2002年毅然关掉了在周覃的服装加工店,重新回到独山县,在本寨乡的场坝租下门面,专门从事马尾绣的制作和加工,同时兼营棉被和传统服装。虽然外出多年,杨染的马尾绣制作
技艺在家乡仍是有口皆碑,但重新打出招牌的杨染既兴奋又紧张:“毕竟外出多年了,也不知道重头来人家还认不认你。我就想着自己做出的马尾绣衣服和背带一定要比别人的特别,这样人家才会喜欢。”于是,她每天都缠着
丈夫和她一起搞设计,对马尾绣背带在图案和用色上进行大胆创新,甚至跑到独山党校找到堂哥韦章炳(当地知名学者),请他将水书、水族故事等元素设计进她的水族服装中。没想到正是她这种不拘于传统的尝试,竟然大获成功,上门求货的商人纷至沓来。周边山乡的妇女也纷纷慕名而来,专程学艺,对此,杨染从不保留。“马尾绣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以前虽然也有人买,但因为大家都穷,买的人毕竟少,所以实际也解决不了家里什么问题,现在马尾绣名气大了,要的人多了,让大家既可以顾家,又可以挣钱补贴家用,有什么不好?大家都是受过穷吃过苦的人,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2009年,本寨乡政府还组织了马尾绣培训会,杨染不仅报名参加,而且还首次站到了讲台上,为水族妇女上了一堂最简明易懂的马尾绣培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