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各地农民对良种的要求更为迫切,各级政府也更重视推广良种工作。在引进、推广水稻良种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推广杂交水稻种植为主。根据各地
瑶族地区气温较低的特点,重视在制种技术上选择早中熟组合。如金秀
瑶族自治县1980—1984年,大面积推广汕优桂33、汕优桂34、汕优64等组合品种。种植杂交水稻面积发展迅速,金秀
瑶族自治县1986年和1987年,全县杂交水稻增加到6万多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由于大面积推广了良种,全县粮食产量持续上升。1987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1984年减少4496亩,产量却增加735万公斤,
增产17.97%。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大面积推广了杂交水稻种植。在引进、推广玉米良种方面也取得良好效果。如,都安
瑶族自治县1979年从
广西玉米研究所引进“墨白”品种试种成功,平均亩单产343.5公斤。
翌年在高岭等公社种植8839亩,平均亩产306.5公斤,比本地品种平均亩
增产55.3公斤。1980年至1982年,累计推广19.18
万亩,共
增产250.3万公斤。1981年、1982年分别获自治区科委、国家科委、农委“引进鉴定技术成果奖”。至1987年,仍是县内玉米当家品种之一,每年种植20425
万亩。1980年后引进的品种还有墨黄、单桂12、16、17、18,,桂顶2号、3号和南校8号等群体改良,单交种和顶交种,尤以桂顶2号和南校8号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