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以来,迄今在
广西左、右江及邕江流域,共发现了14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贝丘遗址,其未经扰动的文化层里除了常见的水生类
动物贝壳外,还出土了石杵、磨棒、石磨盘、石锤等谷类加工工具。专家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均与
谷物脱粒和脱壳有关,而随着农业的产生及发展,
谷物加工工具的作用日益广泛,于是就出现了以石杵舂捣代替石磨、石磨棒脱粒、脱壳。我们知道,人类食用采集的瓜、果、薯、芋以及水生小
动物和猎食
陆上的
动物,是不需要脱粒、脱壳加工工具的,而迄今为止的考古发掘资料亦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
广西邕江流域并没有麦、粟等谷类作物,那么,这些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等
谷物脱粒、脱壳加工工具,无疑只有一个用途,那就是用于
稻谷加工。这就表明当时人们至少已经学会采集食用野生稻。而当人们食用
稻米时,自然会认识到以
稻米为食物不仅在许多方面优于块根
植物,而且稻类
谷物稍加栽培便可向人类提供大宗的食物保证。这样,人工驯化和栽培野生稻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神农耕而作陶”,
中国农业史还表明,
陶器的发明,也与人类对
谷物的食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前所述,这一区域内大量贝丘遗址出土的
谷物加工工具以及桂林甑皮岩洞穴人类遗址出土的
陶器表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骆越族群先民已经学会采集和利用甚至驯化栽培野生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