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
佛山年画的多样性,我在新界屏山以及邻近的厦村,所看到的都是同一种门神,其尺寸虽有大小两种,但线稿实出自同一原版。若近距离仔细观察屏山门神,可以发现
画作的
武将部分,已改由现代平版机器
印制,不过从
黑色主版线条的微微不规则,以及纯平面化的红、绿、黄三色仿色块套印等特点,可以推断在此种近似
木版印刷效果的机印门神面世之前,当地居民每年
春节所使用的,应该就是
佛山系统的
木版门神。至为可贵且有意思的是,即便这些门画为机印,然而画面背景并未直接印成丹色(
广东人所谓的丹色,即
橙色,为偏
橘黄的红);相反地,背景全部留白而由
匠人手工填丹。对于填丹工艺的偏好,说明了民间文化与审美有其坚固性,即便印刷技术翻新,城市现代化文明亦不断进逼,但元朗一带乡村居民,依旧喜爱笔刷画过
纸张所留下来的明艳无比的厚实丹色。他们大可以选择全部机印的门神,价格必定更便宜,但他们却选择了现代化过程中最大程度维系住传统韵味的年画样式,这无疑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意识的驱使。也正是由于新界屏山门神保留了最后一步的填丹工序,使其艺术上的
风格仍然具有浓厚的民间趣味以及
佛山气息。据我当时访问多位在地居民,这类门神年画皆为
农历过年前在元朗街市上的
金纸香烛店所购得,屏山或厦村等村落并不实际生产或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