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理论,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明白某一文化的来历对民族艺术来说便是解读该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胡潇在《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中,从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艺术与“民间”、民生的现象、主题的文化剖析、艺术造型的
图式、民间艺术的象征等角度对民间艺术进行剖析,分析了民间艺术作为文化符号背后的文化所指意义。从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到如今很多学者所提倡的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方李莉认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际上是不同国家“文化自觉”的开始,非物质文化不是一种过去了的产物,而是还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传统文化,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而让它成为当今文化创新的资源,如此,它的保护工作将有可能成为
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起点。宋生贵在《传承与超越——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一书中认为,所谓全球化与民族性实则是悖论性共生关系。而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艺术创新应以不断追求新的民族艺术个性为重要取向,并张扬其富有特色的
美学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