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年画中戏出形式的出现稍晚,但它在
中国年画发展史上却占有重要一页。
戏曲题材的年画约在清初就已有印品流传下来,把戏中人物
刻绘如舞台演出形式(如角色扮相、舞台布景等)是在十八世纪乾隆年间创始的。据顾光《杭俗新年百咏》卷上说:“欢乐,花纸店所卖,四张为一堂,皆
彩印戏出,全本
团圆。马如龙《
杭州府志》谓之合家欢乐图。”吴谷人有诗:“披图春色好,欢乐两相兼,自妙青红意,无烦笔墨添。紫衫仙乐部,翠烛
美人帘;隔岁痕犹在,房栊一例粘。”又如姚思勤诗亦有“一堂陈彩戏,心贴衬
泥金”句,证实了
彩印戏出年画铺在乾隆年间已有“四张为一堂”的行货,其内容
大都是喜庆
团圆的故事。吴谷人诗中的“自妙青红意,无须笔墨添”,分明是木刻
套色刷印的年画,遗憾的是顾光没有提到当时戏出都是哪些剧目。而
杭州的戏出年画至今一张也未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