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纪左右,彝族先民居住的滇池区域等地先后进人阶级社会,由于内外争战,必然导致刀枪伤药物的发达和治疗方法的发展。梁代
陶弘景补充《
神农本草经》而作的《名医别录》记载说
犀牛角出自
永昌山谷(今哀牢山)和
益州(今曲靖),汉时彝族先民用其刮末于伤口,可治刀枪伤。《
诸葛亮集》注引《张澍
杂记》:“孟获之兄名节,以芸香草解军士哑泉之毒。”在兰茂《滇南本草》中也载有这种韭叶芸香草,并补注云:“昔武侯人滇,得此草以治烟瘴。此草生
永昌、普洱、顺宁、茶山地方,形如
兰花,但叶有细白毛,且如韭叶。但韭叶则软,芸香草硬。”后代药书皆记载芸香草出云南昆明,可治毒疮,解蛊毒,治瘴疟。檀萃《农部琐录》还记载了武侯南征之时用的彝药“阿金”,此药用于治疗火眼、晕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