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好的
棉花虽然脱了籽,但
棉纤维紧紧地粘连在一起,扯不出线也接不上头,给纺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弹
棉花实际上指的是弹棉胎,也称弹棉褥,在元代
王桢《农书•农器
图谱•纩絮门》中记载:“
木棉弹弓,以竹为之,长可四尺许,上一截颇长而弯,下一截稍短而劲。控以绳弦,用弹绵英,如弹毡毛法。”
棉花去籽以后,再用弦弓来弹,如过去女儿嫁妆中的棉絮都是用新棉所弹。一般人家也有用旧棉重新弹而进行加工的。弹花的工具很简单,有杉木做的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枣木旋成的弹花槌子、铲头,圆盘等。弹时,用木槌频频击弦,使板上
棉花渐趋疏松,然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
网状,以固定棉絮。纱布好后,用
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帖、坚实、牢固。按
民俗,所用的纱一般都用
白色。但用作嫁妆的棉絮必须以
红绿两色
纱线,以示吉利。弹
棉花的作用是让
棉纤维膨胀疏松,呈现润泽的
质感,才能有利于
棉纤维均匀地拉出和
加捻。在农村,有专职的弹花人为各家各户提供服务,他们有两种加工形式:一种是弹松
棉花,用于纺线织布;一种是将
棉花直接弹成
被套,用来
缝制被褥。弹花人把
皮棉平铺到工作台上后,将巨大的弹花弓的一头插进
腰带,弹花弓从肩头穿过,弹花人弯下腰,让弓弦靠近并与
棉花保持平行,用弹花槌
拨动弓弦,发出“砰……砰……砰”的有节奏的声音。
棉花就在弓弦的震动中翻飞跳跃,
棉纤维变得蓬蓬松松,体积会增大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