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蒙古族强盛到混一欧、亚的期间,
西蕃的武力已一蹶不振。明
中叶后,他们养精蓄锐,重新兴起,使得和他们杂处的
蒙古人畏惧起来。到清代初年,这些番部便在各自为政的状态之下,时时与清政府为敌。
西藏、
青海两金川(今
四川小金、金川及
丹巴等县的一带大
小金川流域)以及藏族别部
廓尔喀(今
尼泊尔)和蒙古族的
准噶尔、厄鲁特等部,相互呼应,此伏彼起,使清政府应付得手忙脚乱。历康、雍、乾三朝;
清帝席全盛之势,用尽了力量,才把他们压服。其中如大
小金川,地方不过千里,在
清朝的版图中实可说是蕞尔弹丸之地,但他们起来反抗清廷,前后几达
四十年。从
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初受
大金川投降到
四十一年(一七七六)两金州再度平定,计清政府用兵的时间达五年之久。以前他们平定
准噶尔和
新疆回部,拓土二万余里,总计也不过用五年功夫,军费三千余万两。拿两金川来比,这地方尚不及准、回的十分之一二,而用兵的时间却相等,军费更多到七千万两,可见
西蕃组织的坚固和他们作战的锐勇了。其后魏源作《圣武记》,分析他们所以致此的原因,归纳为(一)天时的多雨和久雪,(二)地势的险固易守,(三)人心的誓死团结三点。上两点不说,单就第三点说来,他们以少数的人力物力敢和全盛时代的清军作殊死的斗争,经过了这样的长时间才告力竭,真不愧为羌戎的后劲。设使当时各蕃部有了统一的组织,恐怕又成了一个唐朝的
吐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