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广东瑶族的早期历史,
学术界曾引起一些争论。
广东瑶族有九万五千
八百余人,占全国
瑶族总人口的6.8%,主要分布在粵北的连南,乳源等县。历史上
广东瑶族居住的地域很广,据明
嘉靖年间戴璟的《
广东通志》记载,
嘉靖(公元1522—1566年)以前
广东全省有瑶山六百八十二座,遍布除海南岛以外的大部分州县里,而以西江两岸的山区为最大的聚居区,即历史上所谓“罗旁”瑶山,包括现今罗定、郁南、云浮、德庆、封开、新兴、高要各县,可见当时
瑶族人口比现在为多。过去一般认为
广东的
瑶族是隋唐之际才从
湖南迁入,但李默在《粵北
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一文中提出不同的意见。他根据《
汉书•陆贾传》与《宋书•蛮夷列传》,认为当时“南越已是蛮夷居住之地”,“广州诸山并俚僚种类繁炽”,则远在隋唐之前
很早的时候,
瑶族就是
广东地区的居民。但韩肇明、张介文分别撰文,均指出李默引用文献上的“蛮夷”、“蛮越”、“俚民”、“峒僚”等,只是当时对
长江以南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与
瑶族先民的关系不大。所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