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宗家庄年画
印制初期以设立画店为主要销售方式。清末民国时期,是宗家庄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全村七十多户人家中有字号的画店多达30家,年画销售亦出现了新局面。十多家画店竞相进县城租房赁屋,开设店铺。西关大街(另说在紧靠村子的胜利路东首)两边挂满画店招牌,人群如梭,彻夜灯火通明,进行年画交易。平度年画销售品类多样,吸引了大量年画
商贩从外地赶来,成批抢购年画,然后销往
海阳、莱阳、莱西、即墨等周边地区以及胶东各县和东北三省,那时因交通不便,
商贩们大多以小推车或担子为运输工具。后来,西关街逐渐形成了年画交易市集,时间是从腊月初至春节前后二十余天,这段时间里,每天年画销平均售量高达六万余张。后来为节省开支,把画店撤了,逐步把客户引到村中,形成宗家庄独特的年画销售方式——“商多坐贾”,即坐等
商贩上门提货。当时画店字号十分重要,前来进货的
商贩都有自己固定的进货画店,进村后就直奔字号而去,即使有些画店想拉其他画店的客户多不能如愿。鼎盛时期,前往宗家庄进货的
商贩多达数千人,经常有为等货而在卖家吃住的客商。抗日战争前夕,“天增盛”画店迁往
青岛,以后又有多家画店先后前往
青岛就地印刷、销售年画,促进了
青岛年画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