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宣传战线也呈现了开放搞活的势头。一些地区逐步改变了过去几十年的宣传模式,由过去的单纯宣传文化(宣传味浓重,形式单一)的方法,转为与经济相互促进,把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与搞好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的多种新创的宣传方式,使得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嫁接,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新气象。以富川
瑶族为例。富川地处湘桂粤三省(区)交界,是全国
瑶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这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一座祠堂、一座戏台、一块坪子(小广场)、一座后龙山和一个节庆日。县里根据这些传统特色,引导农民把各村祠堂改造成村议事堂或文化活动中心,把庙会等节庆活动改为科技、文化、卫生、普法“四下乡”宣传日和农产品流通贸易交流会,将村子的后龙山改为农村生态环保教育基地;将每个村里的戏台改为群众
平时娱乐的重要场所,成为组织群众以山歌对唱、现代节目汇演等形式进行思想宣传的重要阵地。
平时,各级政府注重通过电视、文艺下乡、流动电影等形式,对群众的思想意识进行全面提高。如今,该县95%的农村都开展了创建文明村活动,全县组织的文体活动队伍达800多个,有10个村已完成了
小康文化村的规划设计,富阳镇的厂村和葛坡镇的白牛村建了全县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全县兴建了6个乡镇宣传化中心,6个乡镇建成了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宣传文化站,配备了10000多册
图书,成了群众的精神粮仓,这使得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遵纪守法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