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初中毕业的宋水仙回到了三洞乡,跟着父亲一起搞粮食加工。由于父亲的多年努力,人们对他们的特殊身份已经慢慢淡忘,加之宋水仙聪明伶俐、吃苦耐劳,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赞扬。1986年,经媒人介绍,宋水仙嫁到了三洞乡板告村,结婚那天,父亲不仅送来了柴油机和打米机,而且还专门到
柳州为他们订购了一台大型粮食粉碎机。结婚后,夫妻俩仅打米这一项每天便有20元左右的进账,随后两人还喂起了10来头大肥猪。第二年,她们又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富裕的生活仿佛来得太突然,太一帆风顺,几乎让宋水仙高兴得有些找不到北。因此,只要有空闲,她就跑到寨子里那些长辈家里,抱着孩子看长辈们做马尾绣,与别人有母亲手把手地教授不同,宋水仙全凭着自己的领悟力。每天她就这么静静地看着长辈们一针一线地制作马尾绣上背带,一直到十天后,她才第一次取出
针线,没想初次制作,便居然模仿出了个八九分。在后来的日子里,长辈们对她制作的马尾绣也提出了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她的
技艺开始日渐成熟。1988年,她背儿子的背带因为被雨淋了,颜色有些褪色,于是便拿到市场上去卖,没想到自己做的第一床背带,虽然用了数月,居然还卖出了75元的高价,而当时的一床新背带最高也不超过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