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鸟崇拜的基础上,壮族人民逐渐产生了鸡崇拜。这种鸡崇拜与日升鸡鸣的现象有直接的关联。《
广东新语》卷二十《诸鸡》中有对
岭南鸡的描述:“日出时,碧鸡先鸣。则红翠山鵕以次相应……凡天鸡鸣而潮鸡鸣,潮鸡鸣而家鸡鸣。天鸡者,碧鸡也。”壮族先民的鸡崇拜还体现在常以鸡占卜吉凶。据《
史记》卷12《孝武本纪》载,
汉武帝在元鼎
五年(前112年)灭南越国后,“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唐人张守节在《正义》中对“鸡卜”之法进行解释:“鸡卜法,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狗煮熟;又祭,独取鸡两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今
岭南犹行此法也。”可见,从西
汉武帝时期到唐开元年间,以鸡卜吉凶和
祭祀的习俗,在
岭南地区一直比较盛行。鸡崇拜由于产生较晚,比鸟崇拜对壮族人民影响更为深刻。这就不难理解为何
壮锦上的凤形象更像一只搏斗的
公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