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清江流域的土家先民中有较多成分的廪君之后裔,即狭义巴人。所以,巴氏的“幏布”在之后的历史发展中,随鄂西地区对外来文化“同化”程度的加快,
土家族文化的逐渐“南缩”而“淡化”,甚至“变异同化”。明清期间“幏布”已少见踪影,至少可以说已不再是该地域的重要特产。段超在《土家文化史》中,根据《明
实录》记载:
湖北地区的土司在明代朝贡共346次,完全没有提及有纺织品作贡品﹔渝东地区的土司在明代朝贡共87次,仅3次提及有“帛”。两地区都没有
湖南湘西溪州的土司所进贡的诸如“溪峒布”及“土锦”之类的地方性标志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