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代,“賨布”和“幏布”分别都是武陵山区酉水流域及清江流域两地的著名织物。但在历史
典籍及民间,又有将“賨布”称为“幏布”,或把“幏布”叫成“賨布”的说法。《辞海》云:“幏,古代西南民族所制的一种布”。《说文•巾部》注:“幏亦賨也”。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记有“盘瓠之后输布一匹二丈是谓賨布。廪君之巴氏出幏布八丈”。在当时,西南少数民族被总称为西南蛮夷,土家先民也混谈于其中。对土家先民与盘瓠之后的三苗分不清也是常有之事。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楚王与溪州
土家族首领彭士愁之战所立的“溪州铜柱”,出现过“盖闻牂牁接境,盘瓠遗风,因六子以分居,入五溪而聚族”之说,即认为
土家族是盘瓠后裔。1950年国庆节,中南区少数民族代表团赴
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永顺县
土家族妇女田心桃当时就是以苗族代表的身份参加的。因为
土家族还未得到确认,田心桃最早向中央提出了土家为单一民族的建议。之后通过有关部门的调研考证,1956年10月
土家族才正式被确认为单一的民族。随着研究和考证的深入,从民族的族源而言,
土家族与盘瓠基本无关,这一点已逐渐清晰。而賨人却与廪君有关,两者都属“巴”,都是古代土家先民的一部分。这里所指输賨布的“盘瓠之后”,其实就是賨人的后裔——酉水流域
土家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