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图像的利用并非没有风险。因为
图像是古代不同时期的人们制作的,作为视觉的遗留,
图像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没有失真的可能。彼得•伯克在书中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视觉的“套式”:以绘画为例,
画家可能按真实存在的器物样子去画,也可能采用程式化的方法,比如
表现室内家具、人物服饰时的程式化等。还有就是
绘图者的动机,毕竟
画家关注的是画面效果而不是真实地呈现器物,因此有些场景会变异、夸张,甚至加入幻想的成分。再就是参考、引用其他
图像的问题,比如一个18世纪的
画家创作的一幅
表现婚礼的作品,可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但也不排除他可能参考了17世纪的同类作品。因此,对
图像的引证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并与同一时期的出土实物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历史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