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侗乡,龙作为
吉祥神,不仅在造型艺术上,甚至在精神领域里也有它的影响,如各地
地名、人名都喜冠以龙字;建寨、竖鼓楼、架花桥、择坟地,也兴讲风水龙脉,至今侗乡仍有观察风水龙脉的“地理先生”。在侗锦中织、绣龙、凤
纹样,是取
吉祥如意、保佑平安之意。侗锦中常见的龙、凤
纹样,表达了
侗族崇拜龙、凤的习俗。从这些古老的
纹样可以追溯
侗族悠久的历史。何光岳在《百越源流史》一书中说:“在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叫
越人的族团,是由西羌的
炎帝、
黄帝与东夷的太吴、少吴族系中分支出来的一个人数众多的
氏族团体,他们吸收和继承了炎黄的
龙蛇图腾与两吴的
凤鸟图腾,继承了兼有蛇、鸟
图腾崇拜的习俗。”作为
越人后裔的
侗族,几千年来,由于历次战争中不断迁徙,虽然保留了崇拜龙、凤的习俗,却有它们独特的含义,不同于汉族在《十三经注疏》中的“
飞龙在天,犹圣人之在王位”;更不是《左传》昭公十七年中的太吴时“以龙
命官”,少吴时有“有凤瑞,以鸟
命官”。他们自己的解释是:龙是胞兄,凤是天使媒官。龙在
侗族从来不是代表
帝王的神圣权威,而是
吉祥神灵的象征。汉族自从龙成了
帝王的专属以后,便逐渐演变成使人望之便生敬畏之心的威武雄壮的形象,现在
北京故宫的各种龙的形象,就是这种
典型。而侗锦中的
龙纹,至今仍保留了
先秦时代龙的善良、慈祥、可亲可爱的形象。(图2-55、图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