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生产力极低,人们主要依靠
渔猎和采集来维持生存。初期使用极其简陋的工具,如用
石头、土块或用竹子做成的投枪去追击
飞禽走兽,猎取食物,或采集野果,以充饥渴。后来,逐渐学会打磨石块,制造粗糙的石质工具。这就是所谓“石器时代”。人们的智能也很低,只能进行简单的思维,即在具体表象之间进行比附,不能进行抽象概括,更不可能运用概念去推理判断。有不少学者称这种思维为“原始思维”。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还认为“可以把
原始人的思维叫做原逻辑的思维,这与叫它神秘的思维有同等权利”。它的特点是以“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带有神秘性的思维。“原逻辑思维”,即有别于现代人的逻辑思维。所谓“互渗”,就是人与各种事物可以互相渗透,互相感觉,互相作用。也就是把任何事物扯在一起,随意把它们联系起来。
原始人头脑中所产生的集体表象,是由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所决定的。他们从诞生之日起,就紧紧
被套在整个社会的所有成员的那种感觉、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所支配。因此,
原始人虽然也是从认识客观世界而产生集体表象,但与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表象是不相同的。“在他们那里,在集体表象中,客观的形象与
情感和运动因素水乳交融;在那里,人在意识中拥有客体的形象,同时又体验着必然与客体形象一同产生的恐惧感、希望感、逃跑的愿望、感谢、请求等等感觉和愿望”。一句话,他们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更分不清他们自身与客观事物的区别。具体地说,他们的“集体表象”并不是客观对象的反映,而夹杂着许多神秘的主观的想象。因此,原始思维带有混沌性与神秘性。有人称它为“混元思维”,“就是客体与主体混合、事实与观念混合、物理与心理混合、实在与虚幻混合”。这种思维便很自然地产生了
神话与传说。为此,有的学者认为,与其把
原始人的思维叫做“原始思维”,还不如称之为“
神话思维”更为恰当。因为,“这种原始思维的特征,就是以好奇作为基础,把外界的一切东西,不管是生物或无生物、自然力或自然现象,都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有生命、有意志的活物。而在物我之间,更有一种神秘的看不见的东西作为自己和群体的连锁。这种物我混同的原始思维状态,我们就叫它
神话思维;由此而产生的首批传说和故事,我们则叫它做
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