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
宗教遗迹是反映
灵魂观念和亡灵崇拜活动的原始
墓葬。
墓葬开始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普遍化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人类学和
考古学同时也证明,这一时期也正是
氏族和
氏族制逐渐形成的时代。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开始定居。莫斯特文化遗址发现有平均面积达80平方米的多炉灶的住所,学者视此为
氏族群居之地,认之为
氏族制度的萌芽。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
氏族群居的遗址就普遍了。
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始人居住遗址中,大型房子的建筑面积可达300—500平方米,由若干小型房屋联合结构而成,可能是
氏族公社的公共用房。
捷克南部多尔尼•维斯顿尼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住所用
石头、支柱、
兽皮建成。遗址内有住所、猎物宰割场、葬地、成套的石器、骨角器、装饰品、女雕像和
动物烧像等,这应是一个母系
氏族公社的住所,估计常住人数约为一百人左右。
苏联沃龙涅什附近迈科斯居住遗址,在长35米,宽16米的
椭圆形场地上,顺长边排列9个炉灶坑,可能是一个
氏族居地。奥瑞纳•梭鲁特文化已有土窑式的比较永久性的住所,个别遗址包括若干土窑,构成一个小村落。这些永久性的集体住所,反映当时人类已有稳定的社会组织,是
氏族和
氏族制形成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