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向南绵延流淌,在临汾盆地的南沿折向西,大拐弯处是古绛州的府城所在地,即今天的
山西新绛县。此处还是汾河下游和浍河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此地受到晋秦豫三省文化的影响。汾河横跨全境,从新绛县东北部的南梁村入境,分别流经店头、柳泉、古交、万安等乡镇,再向西汇入
黄河,浍河在县南部汇入汾河。汾浍两河横穿中间,以汾河为轴线,向南北地形逐渐升高,呈阶梯状地势。绛州境内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适宜
农桑。地肥水美的晋南汾河谷地孕育出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绛州
木版年画。它的产生与当地出产上等的版材、
文房四宝、
印制颜料等密不可分,这些是其物质基础。《
通典•食货六》载:“绛郡贡梨三千颗。”贡梨指盛产于绛州横桥一带的“凤栖梨”,自唐贞观年间以后,繁茂不绝。《
直隶绛州志》亦载:“州境产千叶碧桃数种,汾水夹岸数十里,红似绮锦。”因此,梨树、桃树等大规模栽种使得木质坚硬、木纹细密的果木成为绛州
木版年画优良的
雕刻版材。绛州
木版年画的
印制纸张来源广泛,常用的有平阳麻笺、稷山竹纸、借河运北上的南纸、当地生产的土纸等。绛州澄泥砚闻名遐迩,
毛笔自古有“北绛
南湖”之说(北方绛州,南方
湖州),当地的冶铁业在宋金时期很发达,制作的各种刀具行销晋陕两地,这些都是年画制作的工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