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进了南方各族人民的团结与融合。明代的
广西、
广东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主要有瑶、壮、侗、苗、土家、汉等族。有明一代,南方几省的各族人民因不堪压迫剥削,纷纷参加起义。为了打击和消灭共同的敌人,他们常互相配合、支持、联合作战。如
正德七年(1512年),明军进剿罗旁
瑶族义军时,“以石渌僮子为向导。僮潜与徭谋,引人深险,被伤甚众,始知为其所卖。”大藤峡义军和
广西府江的壮族义军也互相联合作战。天顺
七年(1463年)四月,大藤峡义军与府江义军联合约数万人,“欲入
广东,流劫乡村”。
次年十二月,双方又先后攻人
湖南,先是府江义军越过
湖南界,“流劫桂阳等州县”;继而,大藤峡义军又“由平乐过江,欲攻劫
湖南地方”。大藤峡义军和
广西八寨瑶、壮族义军也常配合作战。天顺
七年,八寨义军乘明王朝征调柳、庆等府官兵围剿大藤峡之机,“乘虚拥众攻劫上林县村社
四十余处”,抢掠地主的土地、牛马和其他
财产,有力地支持了大藤峡义军的反攻。藤县汉族胡起成领导的义军也曾协助大藤峡义军攻陷藤县县城。各民族义军在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增强了民族间的团结,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