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诸民族对自然界一些
动物如熊、虎、狼、蛇等十分敬畏,不敢轻易加害,倍加祭崇。对熊的崇拜,除黑龙江以北的尼夫赫、吉里亚克诸民族有祭熊和过熊节等礼仪外,在我们境内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就非常崇拜熊。鄂伦春人对熊十分敬畏,鄂伦春语称熊为“牛牛库”。但他们从不直呼其名,而叫“阿玛哈”(舅舅),称公熊叫“雅亚”(
祖父),称母熊叫“太帖”祖母”。每打到熊时,要假装哭着把它抬回来,吃完它的肉以后,对它的骨头要进行风葬,挂在树上。熊皮分配也有一套仪式,非常虔诚。鄂温克族更认为熊原来是人,因犯了错误,才变成了四条腿走路的兽。因此,认为熊通人性。鄂温克人打住熊后必须实行风葬,其崇拜形式与鄂伦春人非常相似。鄂温克族人认为如不实行风葬,将熊骨乱扔,熊就会不入洞,不冬眠,不仅不好打它,而且还有先被熊伤害的危险。怎样风葬呢?猎人打到熊,剥完其皮后,把熊的头、喉、舌、鼻,连同颈部骨,脚上的各小节骨,掌以及右上肋骨二根,右下肋骨二根,左上肋骨二根,用桦树条子捆好,再用柳条子捆六道,在两棵
松树的阳面上刮其皮成一平面,横刻十二道沟,并把沟涂上各种颜色(用木炭,鲜血,各种野花色)并在第六道沟的两端,把熊的
眼睛镶在树上,再把已包好的熊骨等东西,悬挂在两棵树之间举行风葬。人们要装哭,对于害人的熊,并不举行风葬,只剥下皮子留用外,其它东西都扔掉。总之,鄂温克族人对熊的看法和处理与其他野兽不同,举行一些特殊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