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福山(1891—19S2.10.10)男,
瑶族,
广西灌阳县水车乡合成村人(祖籍全州县安和乡大源村)。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冬至二十二年春,与凤定山、赵明玉等领导桂北瑶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任
起义军大总统。采用“打蘸”方式,发动组织
起义军,筹集
钱粮武器,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24日在今西山
瑶族乡盐塘村五龙庙召开誓师大会,宣布起义。参加起义的有2000多人。
起义军在大总统凤福山亲自指挥下,杀得国民党民团仓皇逃遁,大大地鼓舞了全州、
兴安、龙胜等县瑶民起义,同时,也大大地震动了国民党各级政府和军政要员,他们假设圈套,约凤“和谈”,乘机将派去谈判的军师凤福林杀害。
国民党政府杀害凤福林后,广大瑶民更加义愤,于1933年2月20日在灌阳、全州、
兴安、龙胜、灵川、临桂等县同时起义,参加起义的共有4万多人。但是,在国民党大军围剿下,只坚持斗争3个月起义就失败了。从此凤福山改名换姓,先到灌阳新圩乡龙母箐避难,后到水车乡合成村隐居,嘱该村
瑶族妇女奉九妹
缝制了一面9x9米“纛”字大旗,准备领导瑶民再次起义。1958年秋,内务部长谢觉哉在南宁革命历史博物馆见到这面绣有“纛”字大旗时,
赋诗一首:霹雳一声天欲晓,盘王在世地归还,福山大蠢珍藏在,从此瑶家不过山。
解放后,曾任灌阳县第七届至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桂林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政协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二、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和
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