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锦上的几何形花纹图案,其渊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及春秋战国时代,并出现和流行使用于印纹陶上。根据
考古学家的研究,几何形印纹陶是百越民族(包括
侗族先民)所
创造。从出土的几何形印纹陶的装饰花纹上,可以看到
侗锦与它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在这些几何形印纹陶上,有
席纹、
方格纹、
菱形纹、重
菱形纹、米字纹等仿竹、麻、席一类的
编织图案;也有
圆圈纹、
水波纹、
云纹、
雷纹、
圆点纹、
叶脉纹、山形纹和其他动植物图象等;还有一些带有神秘
色彩的图案,如变体兽面纹和草
龙纹等。由此可见,
侗锦上的几何形图案与几何形印纹陶上的几何图形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
侗族先民的文化传统,蕴含着
侗族先民的观念与信仰。
侗锦上的
几何纹就是在继承几何形印纹陶的花纹装饰图案的基础上,不断变化、提高、升华和完善。从图形、
构图方法到图案组合等,都有了新的进步与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色彩更加绚丽多姿,图案更为规整对称、简洁凝炼,更加美观别致。特别是
侗锦的
几何纹线条显得纤细流畅,复杂多变,
几何纹和各种图案相结合,二方、
四方连续的
构图方式运用自如,
表现了
侗族妇女聪明的智慧、娴熟的技巧和较高的审美
创造力。